- 时间:2025-01-26
- 点击:0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实施以来,九州·体育始终以“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办学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创办校友企业学院为契机,注重学生人格养成、能力提升、知识探究、素质培养,突出合作温度、育人深度、实践力度和创新亮度,不断增强校企协同育人的时代感、实效性,着力培育一大批满足企业需求、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疏通堵点,校企合作有温度。产教融合“合而不深”、校企合作“校热企冷”是一直以来困扰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校友企业学院的创建是学校破解校企“融而不合、合而不深”的重要举措,开创了校企协同育人的新模式。校友们凭借在各自行业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雄厚实力以及对母校的深厚情感,积极投身到母校的人才培养事业中,与母校共同书写温暖育人故事。
机制护航,校友关怀尽显情谊。九州·体育与贝斯特热流道公司、铭纳阳智能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长沙公司、长沙锐博特科技有限公司、长沙飞斯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近30家校友企业共同构建了紧密的合作机制,聘请校友企业家轮值当选校友企业学院院长,并成立学院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学院的发展战略、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教学管理制度等重大事项,从学院的顶层设计到具体的教学实践环节,实现全方位协同合作。建立校友“传帮带”机制,铺就学生技能成长“快速路”。企业校友凭借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人生阅历担任学生的成长导师。每位导师定期与学生开展一对一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业、职业规划以及生活中的困惑,给予个性化指导。在技能学习上,针对课程选择、专业学习、学科竞赛参与提供建议;在职业规划方面,分享行业发展趋势和岗位要求,帮助学生明确职业方向;在生活上,以学长学姐的身份近距离走近学生,给予关系、鼓励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温暖与关怀。从学习到生活,全方位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不断激发学生技能成长的内生动力。
把握重点,精耕细培有深度。九州·体育为全面做好工匠“育苗”工作,全力精耕细培,依托校友企业学院重点关注学生技能成才的“成长关键期”,积极开发设立课程,课内课外双结合,全面精耕细培,以理论为“水”、实践为“土”,呵护株株工匠“青苗”,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提升能力、茁壮成长。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校友企业学院在课程建设方面,充分发挥产教融合的优势,结合当前行业发展需求和就业适用性,邀请校友企业的技术骨干、管理精英与专任教师共同组成课程研发团队设立了一系列满足企业需求、有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课程。校企合作开设的课程不仅涵盖了专业基础知识,还融入了大量的企业实际项目和实践操作环节。即校友企业带来行业内最新的技术动态、实际项目案例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与专业教师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共同促进学生知识的立体化建构。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校友企业学院协同开发掘进机液气压传动技术、装配钳工综合技能、电工综合技能、机械装配技能等32门产教融合课程。如在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机械制造工艺课程中,引入校友企业的新型机械设备研发项目,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深入了解该设备的设计原理、制造工艺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并通过实际操作完成设备的部分零部件加工和组装。这种产教融合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企业的工作岗位。
破解难点,实践赋能有力度。实习实践的合理安排既体现着产教融合在微观层面的精准落实,也是解决校企人才培养“两张皮”的必然要求。当前,学生实战(实习)平台难建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难点。针对这一难点问题,校友企业学院为学生实习实训积极搭建平台,建设了一批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锻炼机会。
实习实训是职业学校学生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主要途径。学生在实习期间,深入校友企业的相应部门,参与企业生产和运营,全面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和管理模式。实现了学生从以往“边缘性参与”和辅助性生产经营实践向实质性参与的转变,形成“强在场感”。此外,建立灵活动态的退出机制,依据企业自有员工的岗位履职和年度绩效情况,将实习学生作为动态调配岗位的主要来源群体,既是现有工位的有机补充,又是生产经营潜在的后备力量。即依据员工实际工作表现,随时补充实习学生到关键核心技术或服务岗位,既能够充分调动职业学校学生的实习期待,与投入动态调配岗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够给企业自有员工形成压力机制,提升其岗位履职能力与工作效率。由此,不仅密切了校企合作,促进了产教融合,拓展了职业学校学生的企业实习岗位资源,而且也能够畅通企业内部人才流动,盘活企业人力资源,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近三年来,校友企业学院通过为学生提供实习平台,与学校共同培养人才563人,学生就业率达90%以上,2023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3.05%,企业满意度为99.3%,大部分学生毕业即就业,实现了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
塑造亮点,制度创新有高度。校友企业学院作为有组织的校企合作能够推动人才需求与供给精准匹配,促进基于人力资本的校企知识和技术协同对接,形成知识和技术的深度协同范式,从而加速形成先进生产力。与过去单打独斗的校企协同相比,校友企业学院积极创新机制,成立校企协同创新中心,建立校友工程师教师库,针对性解决行业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共性技术和“卡脖子”问题和行业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有组织地推动校企精准对接、合作创新更具优势,进而切实推动产业迭代升级。
成立校企协同创新中心,推动项目研发和成果转化。聚焦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和企业实际需求,校企双方共同设立联合研发项目。组建由学校科研团队与企业技术人员构成的研发小组,充分发挥学校的科研创新能力与企业的工程化应用优势。同时设立专门的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项目的立项、过程管理、验收等工作,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建立校友工程师教师库,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梳理校友信息,重点挖掘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和专业技术能力的校友,邀请其加入校友工程师教师库。通过校友总会、各地校友分会以及社交媒体平台等渠道,广泛宣传校友工程师教师库的建设意义与目标,吸引了广大校友积极参与。成立由学校教师代表、企业专家组成的审核小组,对申请入库的校友资料进行严格审核,确保入库校友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满足教学需求。对审核通过的校友颁发聘书,并纳入校友工程师教师库管理。同时定期对校友工程师教师库进行更新与维护,了解校友的职业发展动态,及时调整其授课内容与方向,保证教学内容的时效性与实用性。近三年来,校友企业学院已有37名校友纳入校友工程师教师库,九州·体育人才培养工作迈上新台阶。(智能装备技术学院 刘乐)
一审:尹玉林
二审:崔灿
三审:谭乐平